成鶉的管理
時間:2024-04-15 17:15:00 來源:說植物網
成鶉,即已經性成熟并開始產蛋的鵪鶉,是鵪鶉養(yǎng)殖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。這個階段的管理不僅直接關系到鵪鶉的產蛋性能,還影響到整個養(yǎng)殖場的經濟效益。科學、合理地管理成鶉至關重要。
1.適時轉群
一般母鶉在40日齡時已有近2%的產蛋率,即應及時轉群至種鶉籠或產蛋鶉籠,使其逐步適應新環(huán)境,最好在夜間進行轉群,及時供應飲水和種鶉飼料,保持安靜,光照制度也按產蛋鵪鶉的需要逐步延長。轉群的同時,種鶉按要求再進行一次嚴格選擇。種鶉籠門上方掛種籠編號。
2.環(huán)境控制
要提高母鶉的產蛋性能,應根據鵪鶉的生理特點,給予適宜的生活環(huán)境條件(即溫度、濕度、通風、光照以及飼養(yǎng)密度)和科學的飼養(yǎng)管理。
(1)溫度:舍內的適宜溫度,是促使高產、穩(wěn)產的關鍵。一般要求控制在22~26℃,低于15℃時會影響產蛋,低于10℃時,則停止產蛋,過低則造成死亡。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、生火爐等措施來保持溫度外,可同時配合增加飼養(yǎng)密度。冬季,籠架下層比上層溫度低5℃左右,可通過增加下層的密度來調節(jié)。對高溫35~36℃有一定耐受力,但不能持續(xù)太長,高溫持續(xù)時間過長,產蛋率也會下降,因此,夏季應注意降低飼養(yǎng)密度,開排氣扇降溫。
(2)濕度:鵪鶉是一種喜干怕濕的禽類,要使母正常生長和產蛋,就應保持鵪鶉舍干燥、清潔,室內的相對濕度以50%~55%為宜。如果濕度過大,可進行人工通風。如濕度過小,可在地上酒些水。冬季北方氣候干燥,室內用煤爐加溫,可在煤爐上放水壺增濕。
(3)通風:產蛋鵪鶉的新陳代謝旺盛,加之又是密集式多籠飼養(yǎng),常產生大量的氨氣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。因而在室內的上、下方都應設通風排氣裝置,夏天的通風量應為每小時3~4立方米,冬天為每小時1立方米,層疊式籠架比階梯式籠架通風量還應多些。
(4)光照:光照有兩個作用,一是為鵪鶉采食照明,二是通過眼睛刺激鵪鶉腦垂體,增加激素分泌,從而促進性的成熟和產蛋。鶉初期和產蛋高峰期光照應達14~16小時,后期增加為16小時一直維持到淘汰。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2.5~3瓦為宜。放置燈泡時,應注意重疊式籠子的底層籠的光照。據測試,用紅光和紫外線進行光照最好。在紅光下飼養(yǎng),不論光線強度高低,鶉都能提早性成熟,比藍光、綠光和日光燈下早10~14天開產,并能保持較高的產蛋率。如果用紫外線燈光照,每天光照10分鐘左右,就可以提高產蛋率10%左右。光照時間應是連續(xù)光照,每天定時開、關燈,不應隨意變動。
(5)密度:產蛋鵪鶉的飼養(yǎng)密度,既不可過大,也不應太小。過大,不但會影響產蛋,而且容易發(fā)生啄肛、啄羽,甚至誘發(fā)疾病密度太小,房舍利用率低,飼養(yǎng)成本加大。在重疊式籠養(yǎng)情況下,種每個單元養(yǎng)母鶉5~7只,公鶉2只(小群配方式),或產蛋20~30只。
3.成鶉的飼料與飼喂
產蛋鵪鶉對飼料的質量要求較高,尤其是對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要求更高。飼料中適當添加酵母粉(0.5%~1%),可以提高鵪鶉的產蛋率5%左右。產蛋后期,日糧中適當添加顆粒狀石灰石(顆粒直徑為2.0毫米),不但可以提高蛋殼質量,對提高產蛋率也有明顯效果。鵪鶉產蛋期間投用呋喃唑酮和磺胺類藥,可使產蛋率下降15%左右,這種下降需要停藥后5~10天才能恢復。因此,產蛋期間一定要減少用藥或盡量不用。
(1)飼喂量:產蛋母鵪鶉體重約130克,每只每天要消耗配合飼料25~30克。在配合飼料內需加人不溶性的沙粒,一般加人量為飼料量的2%,也可在食槽中放些沙子,任其自由采食。
(2)飼喂次數:每天對產蛋鵪鶉喂4次即可(早晨、上午、下午晚上)。春季產蛋旺季,夜間可加喂1次。每次飼喂要定時、定量,少喂勤添,不可中斷飲水,否則會引起產蛋率驟降。
(3)飼喂方法:飼料投喂可以是干粉料,也可以是濕料,可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。產蛋期間要保持飼料成分的相對穩(wěn)定,如果需要更換飼料品種時,要逐漸過渡,使其有一個適應過程,切忌突然更換飼料。產蛋高峰期,飼料中鈣、磷比例應達到4:1。要選擇鈣質易被吸收的骨粉、蛋殼粉和貝殼粉等飼料,必要時可另外加喂貝殼或蠔殼碎粒。
4.防止應激
鵪鶉對周圍環(huán)境非常敏感,籠具的移動、飼管人員的高聲說話、異常響聲等,都能使受驚而影響產蛋率,按其規(guī)律產蛋一般集中在午后及晚8點前,下午3~4點為產蛋高峰。因此,在這階段時間最好不要有人走動、添料、撿蛋等動作。喜歡安靜應防止應激,夏季高溫時可在飲水中加維生素C與電解質,以保持食欲。寒冬增加防寒保溫措施。
5.飲水
飲水要清潔、衛(wèi)生。如用干料,供水不能間斷。冬天喂溫水,夏天可喂涼水。
6.防止泄殖腔外翻
鵪鶉開產的頭2周,泄殖腔外翻的病例發(fā)生率可高達1%~3%。主要原因是培育過程中未限制飼喂,蛋白質水平偏高,性成熟過早。少數則是產大蛋、雙黃蛋引起子宮外翻,誘發(fā)啄癖。此外,光照過強,體況偏肥或過于虛弱,也可誘發(fā)泄殖腔乃至子宮外翻。實際工作中,應針對上述原因采取相應糾正措施。
7.強制換羽
對優(yōu)秀的種母鶉或產蛋鶉群,由于育種、制種或生產的需要在產蛋率低的時候,可以實行強制換羽技術,以克服自然換羽時間長、速度慢、產蛋期不集中等弊病。
常用的人工強制換羽法,主要用饑餓法。停止喂飼料和飲水達4~7天(夏季應適度飲水),制造黑暗環(huán)境,在突然改變其生活條件的情況下使鶉群迅速停產。接著大量脫落羽毛,再逐步加料逐步恢復光照,達到開產整齊。從停產到開產僅需20天時間。只要管理得好,換羽期間的死亡率不是很高,此時要做好防病工作,并加強觀察與護理。
8.日常管理
(1)檢查鵪鶉的健康狀況:清早起來首先要察看一遍鵪鶉的活動情況,觀察采食、飲水情況,檢查當天的排糞,看有無異常現(xiàn)象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要從多方面分析原因,及時采取必要措施。
(2)及時投料,按時給水:投料前查看剩料情況,適當補料。注意分析剩料原因,飲水要勤換。
(3)搞好清潔衛(wèi)生:食具、水具、籠舍等要經常清洗,定期消毒。每天清糞1~2次,注意糞的顏色、形狀、氣味,如發(fā)現(xiàn)異常及時采取對策,最后清掃地面。
(4)產品收集:一只產蛋鶉每天產蛋的時間主要集中于午后及晚上8時以前,而以下午3~4時為產蛋旺期。食用蛋多于次日早晨集中一次性采集;種蛋一般每日收取2~4次,以防高溫、低溫及污染,確保孵化品質。集蛋容器要有專用設備,以降低破損率。集蛋槽邊緣可墊放泡沫塑料,以減緩鶉蛋滾動時的沖擊力。收檢時要記錄每天的產蛋數和產蛋情況,從而發(fā)現(xiàn)飼養(yǎng)管理中存在的問題,并及時得到解決。
(5)防范天敵:蛇、鼠是鵪鶉的天敵,既能咬死和吞食鵪鶉,也吃鶉蛋;蒼蠅則通過飼料把病菌傳染給鵪鶉。
(6)病鶉要及時隔離:有治療價值的可進行治療,否則一律淘汰。死鶉應剖檢,找出原因,采取相應措施。尸體應深埋或焚毀。
(7)定期淘汰老鶉:雌鶉一般養(yǎng)1年,一年后產蛋率下降40%,這時應及時淘汰。種公一般養(yǎng)1年到1.5年?! ?/p>
(8)生產記錄
?、兖B(yǎng)鶉場應建立生產記錄檔案,包括進雛日期、進雛數量、雛鶉來源、飼養(yǎng)員等。
?、陴B(yǎng)鶉場每日的生產記錄,包括日期、肉用鶉日齡、死亡數死亡原因、存數、溫度、濕度、免疫記錄、消毒記錄、獸藥采購和使用記錄、喂料量、鶉群健康狀況、銷售日期、數量、銷售單位等
?、廴坑涗洃4?年以上。
9.產蛋鶉的季節(jié)管理
飼養(yǎng)在開放式鶉舍的鵪鶉,小環(huán)境條件隨外界的變化而發(fā)生變化。所以,要使蛋鶉高產穩(wěn)產,必須在不同的季節(jié)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,盡量為鵪鶉提供一個良好而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。
(1)春季管理:春季舍外氣溫逐漸升高,自然日照時間逐漸延長,也是產蛋較為適宜的時期。但各種微生物也開始大量繁殖,氣候多變,早晚溫差大。所以,春季要提高飼料的營養(yǎng)水平,做好衛(wèi)生消毒工作。在通風換氣的同時,還要注意保溫。要根據氣溫高低、風向決定開窗次數、大小和方向。要先開上部的窗戶,后開下部的;白天開窗,夜間關窗;溫度高時開窗,溫度低時關窗;有風時關窗,無風時開窗。這樣可避免春季發(fā)生呼吸道疾病,又可提高產蛋率。
(2)夏季管理:夏季管理重點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。
①改善環(huán)境,降低舍內溫度:加大通風量可降低舍溫,但溫度超過30℃時通風的作用不大。在舍設計和建筑時,應考慮到配置夏季防暑降溫裝置。采用隔熱材料作房頂建筑材料,鶉舍涂成白色且做吊棚,安裝風扇,采取縱向通風;在舍周圍種植樹木、花草,減少蒸發(fā)散熱;舍屋頂噴水,在舍內噴微粒水霧,可降低舍溫3~4℃;應保證足夠的飲水器和清潔的飲水;采用合理的飼養(yǎng)密度,夏季飼養(yǎng)密度應降低20%;在舍通風口安裝濕簾是密閉式鶉舍降溫最經濟有效的方式,可降低舍溫5~8℃,溫度越高時降溫效果越好。對開放式鶉舍,采用縱向式通風可使鶉散熱加快,對提高鶉的抗熱應激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。經濕簾冷卻的空氣縱向流經鶉舍,可降低舍溫2~4℃,效果較好。也可采用羽毛噴水的方法,可有效降低熱應激的影響。
②飼喂方法:采用兩頭飼喂法,在早晨天亮后的1小時和傍晚兩個采食高峰喂飼。有條件的進行夜間加料,讓自由采食,但必須保證鵪鶉有足夠的采食槽位。
③營養(yǎng)調控:高溫時,鵪鶉的采食量降低,從而使攝入的營養(yǎng)低于需要。要想保證鵪鶉的需求,應降低能量含量,提高蛋白質的含量,最好使飼料中蛋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提高10%;增加飼料鈣的含量,在傍晚可選用蛋殼粉、牡蠣粉等及時補飼,一般補飼量是日糧的1%~1.5%。環(huán)境溫度升至35℃時,鶉的能量需要大量增高,在這種情況下,增加日糧能量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采食量降低帶來的生產下降。所以,在天氣炎熱時,采用高能飼料,最好在日糧中添加脂肪。添加脂肪還有助于減慢飼料通過胃腸道的速度,從而加強機體對飼料的利用,有助于克服熱應激,但不能維持到正常水平。適當增加青綠飼料可防暑降溫,又可補充維生素,減少啄癖。
?、芴砑涌箲ぬ砑觿?高溫時飼料中添加100~150毫克/千克的維生素C,可明顯提高蛋殼厚度,減少破殼蛋、薄殼蛋。若在每升飲水中添加200~400微克的維生素,可使蛋產蛋率提高9個百分點,產蛋量提高15%,料蛋比提高3%。維生素E是一種細胞內抗氧化劑,同時還有助于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吸收。
目前,抗應激添加劑中使用最多的是電解質,包括碳酸氫鈉氯化銨、氯化鉀及它們的不同組合。在飼料中添加0.2%~0.5%碳酸氫鈉,0.1%~0.3%氯化銨,0.3%~0.5%氯化鉀;0.3%的碳酸氫鈉同時添加0.2%氯化銨、0.15%檸酸、0.05%~0.1%阿司匹林:或在飲水中添加碳酸氫鈉0.6%~1.0%:或氯化銨0.3%,氯化鉀0.15%~0.2%,都可有效緩解熱應激。
桿菌肽鋅具有提高飼料利用率、促進生長的功能,也是一種緩解蛋鶉熱應激的飼料添加劑。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100~150毫克桿菌肽鋅,可有效提高應激鶉群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。
日糧或飲水中添加B族維生素,可有效降低熱應激狀態(tài)下的死亡率。中草藥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氨基酸等營養(yǎng)物質,能夠提高鶉的生產性能和免疫力,并有抗應激作用。在飼料中添加0.1%的刺五加浸膏,可有效緩解熱應激。還有柴胡、石膏、黃連、五味子等多種中草藥,通過合理組方,可顯著提高鵪抗應激能力。氯丙嗪、延胡索酸和丁酸二酯等具有鎮(zhèn)靜作用,在飼料中分別添加30毫克/千克、0.1%和1%,能有效抑制中樞神經活動,明顯緩解熱應激反應,增加采食量,提高產蛋量。⑤及時清糞:夏季蛋鶉糞便較稀,含水量大約80%,一方面可使鶉舍內的相對濕度增加,影響散熱;另一方面,糞極易發(fā)酵產生有害氣體,誘發(fā)呼吸道疾病。因此,清糞要及時。
(3)秋季管理:秋天天氣逐漸變涼,日照時間逐漸縮短,晝夜溫差大,飼養(yǎng)管理既要保證新鶉高產穩(wěn)產,又要延長老產蛋時間。
?、賹Ξ斈牮B(yǎng)育的新鶉,重點做好補充光照工作,把群逐漸引向產蛋高峰,使其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達到要求標準。
?、谠缜锾鞖鈵灍?雨水多,舍內相對濕度大,易誘發(fā)疾病,因此白天要加大通風量,以保證舍內適宜的相對濕度和解除悶熱。深秋晝夜溫差大,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工作。
③盡量避免蚊蟲的叮咬,減少疾病的發(fā)生。減少應激因素,避免產蛋量的急劇下降。
?、軐洑v一個產蛋年的老鶉,要盡量延長產蛋期,增加產蛋量。在開始換羽前,盡量延遲換羽期的到來。
(4)冬季管理:人冬以后,氣溫漸低,日照漸短,大部分鵪鶉產蛋量下降,甚至停產。要使鵪鶉冬季持續(xù)平穩(wěn)產蛋,飼養(yǎng)上必須采取措施。
?、俦卦鰷?鵪鶉在適宜溫度15~25℃之間食欲旺盛,產蛋多,種蛋受精率也高;低于15℃產蛋率明顯下降。因此,在嚴冬或早春應采取保溫增溫措施,夜間在籠上要加蓋保溫物件,適當加大籠養(yǎng)密度,每平方米可增加飼養(yǎng)密度?;蛘咴诒筹L向陽的地方搭雙層塑料大棚(兩層薄膜間隔5~10厘米)養(yǎng)鵪鶉。
?、谠黾庸庹?產蛋鵪鶉每天需要12~14小時光照時間。冬天需人工補充光照。每30~40平方米舍配1只40瓦電燈,每天天亮前2小時開燈,天黑后2小時關燈,保持穩(wěn)定的光照度和時間。
?、燮胶鉅I養(yǎng):冬季應飼喂營養(yǎng)全面的配合飼料,并供給適量沙粒讓鵪鶉采食,以促進消化。同時供給清潔溫水供鵪飲用。
④給飲溫水:冬季水溫低,不宜給飲冷水,而應給飲溫水,水溫一般應在20~30℃之間。每天飲溫水3次,不要讓其自由飲水,以免妨礙鵪鶉對飼料的消化。同時,對飼喂的濕料,也應用溫水調制,不能太冷。
?、輧艋h(huán)境:鵪鶉膽小,受驚后產蛋率下降或產軟殼蛋。在日常飼喂、撿蛋、清糞、加水時動作要輕,不要輕易更換飼養(yǎng)人員。與夏季管理一樣,日常繼續(xù)保持籠舍、飲食具清潔衛(wèi)生。高錳酸鉀15克/立方米,福爾馬林30毫升/立方米,熏蒸24~48小時以上消毒。每隔7~14天用2%~3%的來蘇兒水對舍內外食具消毒一次。
⑥及時防病:由于寒冷應激以及保溫而忽視通風換氣,易使舍內空氣污濁,病原微生物增加,使得冬季極易發(fā)生傳染性支氣管炎、新城疫等呼吸道疾病。因此,要做好消毒免疫保證安全過冬。
相關文章
-
鵪鶉活餌料蠅蛆的培育方法
蠅蛆,作為鵪鶉的活餌料,其營養(yǎng)價值高,易于飼養(yǎng),成本低廉,是鵪鶉養(yǎng)殖中不可的一部分。本文旨在介紹蠅蛆的培育方法,幫助養(yǎng)殖者更好地為鵪鶉提供優(yōu)質的活餌料。
2024-04-18 -
鵪鶉活餌料黃粉蟲的培育方法
黃粉蟲,作為一種高蛋白、營養(yǎng)豐富的昆蟲,是鵪鶉等禽類理想的活餌料。它不僅能夠提供鵪鶉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還能促進鵪鶉的消化吸收,提高鵪鶉的養(yǎng)殖效益。
2024-04-18 -
鵪鶉孵化廢棄物處理方法
在鵪鶉的孵化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廢棄物,包括未受精的蛋、死胚蛋、蛋殼以及孵化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雜物。這些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,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,還可能對環(huán)境造成污染。
2024-04-17 -
鵪鶉的羽毛處理和利用
在鵪鶉的養(yǎng)殖和加工過程中,羽毛的處理和利用同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合理的羽毛處理不僅能夠提高鵪鶉的整體衛(wèi)生狀況,還能夠充分利用羽毛資源,實現(xiàn)經濟效益和環(huán)保效益的雙贏。
2024-04-17 -
鵪鶉養(yǎng)殖墊料處理方法
在鵪鶉的養(yǎng)殖過程中,墊料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,墊料不僅為鵪鶉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,還有助于保持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的干燥與清潔。墊料的長時間使用會積累大量的糞便、殘余飼料和脫落的羽毛等雜物,若不及時處理,將對鵪鶉的健康和養(yǎng)殖效益產生負面影響。
2024-04-17 -
鵪鶉養(yǎng)殖污水處理方法
隨著鵪鶉養(yǎng)殖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養(yǎng)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問題日益凸顯。鵪鶉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、氨氮、磷等污染物,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,將對環(huán)境造成嚴重影響。下面將探討鵪鶉養(yǎng)殖污水的處理技術,對于保護環(huán)境、促進鵪鶉養(yǎng)殖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2024-04-17 -
鵪鶉糞的用途
鵪鶉作為家禽的一種,其肉質鮮美、營養(yǎng)豐富,深受人們喜愛。然而,除了提供美味的肉質,鵪鶉產生的糞便也具有極高的價值,可以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。本文將探討鵪鶉糞的用途與價值,展現(xiàn)其在農業(yè)、園藝及環(huán)保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2024-04-17 -
鶉肉加工方法有哪些
鶉肉,以其肉質細嫩、營養(yǎng)豐富而深受消費者喜愛。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,鶉肉的加工方法多種多樣。本文將詳細介紹幾種常見的鶉肉加工方法,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鶉肉的加工技術和產品形式。
2024-04-17 -
鵪鶉的屠宰
鵪鶉肉質細嫩,營養(yǎng)豐富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隨著鵪鶉養(yǎng)殖業(yè)的不斷發(fā)展,鵪鶉的屠宰與加工技術也日益受到關注。本文將詳細介紹鵪鶉的屠宰流程、注意事項及后續(xù)加工技術,以確保鵪鶉產品的衛(wèi)生安全和質量。
2024-04-17 -
鵪鶉蛋的加工方法
鵪鶉蛋,因其小巧玲瓏、營養(yǎng)豐富而深受消費者喜愛。除了直接食用外,鵪鶉蛋還可以通過多種加工方法,制作出各種美味可口的食品。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鵪鶉蛋加工方法,幫助大家更好地利用這一營養(yǎng)佳品。
2024-04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