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姜
時間:2023-08-30 17:39:00 來源:說植物網(wǎng)
洋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,高1到3米,其塊莖富含淀粉、菊糖等果糖多聚物,可以食用,煮食或熬粥,腌制咸菜,曬制洋姜干,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。原產北美洲,十七世紀傳入歐洲,后傳入中國。
形態(tài)特征
洋姜根系發(fā)達,分枝多,入土深。根莖處長出許多匍匐莖,其先端膨大成塊莖,呈紡錘形或不規(guī)則瘤形,凸起部分有芽,皮色有黃色、白色或淡紫紅色,肉質白色。塊莖-般重50~70克,每株約有20~30個。地上部植株高2~3米,具有許多分枝,莖上有剛毛,莖扁圓形,有不規(guī)則突起。葉長卵圓形,先端尖,互生,綠色,葉面粗糙,葉柄發(fā)達,邊緣有翅?;轭^狀花序,著生于各枝頂端,花黃色,育性低,極少能結實,栽培上多用無性繁殖。
分布范圍
洋姜國內主產地洋姜原產北美洲,后引進國內。由于其適應性較強,多種土壤類型類型都能種植,目前在我國分布也是較為廣泛,主要產包括有陜西、青海、甘肅等地。
栽培技術
?。?)整地施肥。洋姜雖適應性強,但在良好的土壤環(huán)境條件下,則生長發(fā)育更好,產量更高。因此,入冬前深翻碎土,在播種前15天左右結合翻地細耙,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機肥,每畝用量2 000千克,溝施或穴施,與土充分摻和均勻,以備播種。
?。?)播種。洋姜主要用塊莖繁殖。一般采用整薯栽種,也可切塊繁殖,但切塊繁殖易染病腐爛。種薯塊莖的大小與產量成正比,但種薯塊莖過大,播種增加,成本增加。根據(jù)經驗,種薯塊莖重以30克左右為宜。
由于洋姜塊莖沒有栓皮層組織,在空氣中極易枯萎和感染病菌,降低發(fā)芽率和影響大田產量。所以種薯必須隨用隨從中挖取。洋姜可以在秋冬收獲時播種,也可在春季氣溫回升后進行播種。栽植密度:--.般行距60~100厘米,株距33厘米,可條播或穴播。播種時將種薯芽向上,蓋厚4~6厘米細土。
(3)田間管理。播種后20天左右可出苗,要及時中耕除草和培土。植株生長過旺時,應在株高60厘米左右摘心1次,以防徒長。秋季植株現(xiàn)蕾時,要及時摘除花蕾,節(jié)省養(yǎng)分,以促塊莖膨大。雖喜干燥耐旱,但在幼苗期、現(xiàn)蕾開花期如遇天氣干旱,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以促苗和利于地下塊莖膨大。多雨季節(jié)則要及時疏溝排水,以防積水引起塊莖腐爛。
在生長過程中,根據(jù)植株長勢可追肥2次,第一次在幼苗生長期(5月中、下旬),施氮肥促幼苗生長健壯、多發(fā)枝葉;第二次在現(xiàn)蕾時(8月上旬)施腐熟糞肥1 500千克、硫酸鉀15千克或草木灰75千克,促進地下塊莖迅速膨大。
主要價值
營養(yǎng)價值:洋姜含有維生素B6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等多種維生素,還含有鉀、鎂、鐵等礦物質,具有一定的營養(yǎng)價值1。
經濟價值:洋姜的塊莖富含淀粉和菊糖等果糖多聚物,可以食用,也可以制取淀粉和酒精。
保健價值:洋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,可以預防細胞老化和疾病,還具有抗氧化劑作用。
生長習性
洋姜屬短日照植物,喜溫暖干燥,且耐旱、耐低溫,但忌炎熱,高溫條件下生長不利。
功效作用
1、消炎止痛:洋姜能清熱解毒,可以用于緩解各種腫毒和流行性腮腺炎,可以把新鮮的洋姜直接搗碎,制成泥狀,然后外敷在患處,每天更換一次即可。
2、降火:洋姜屬于涼性食物,有清熱、降火、涼血的功效,適合熱性體質及腸熱出血的人群食用。
3、調節(jié)血糖:洋姜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(jié)作用,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,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。因為洋姜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里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,當尿中出現(xiàn)尿糖時,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,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。當人出現(xiàn)低血糖時,食用洋姜后同樣能夠得到緩解。
營養(yǎng)成分
洋姜營養(yǎng)豐富,塊莖含有大量的果寡糖,系果糖的多聚物,相當于一般植物的淀粉,稱為洋姜粉,具有消炎、降壓之功效,對糖尿病有輔助療效。此外,塊莖還含有果糖、葡萄糖,是酒精的原料。地上部莖葉還可作飼料。
病蟲防治
姜的抗性較強,病蟲害不嚴重。病害有菌核病、霜霉病和赤霉病。在發(fā)病初期,可用甲基托布津、多菌靈等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。蟲害有地老虎、金龜子、螻蛄、蚜蟲等。地下害蟲可用毒餌誘殺,蚜蟲用10%吡蟲啉2 000倍液,或2.5%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,2.5%功夫乳油25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。
相關文章
-
良姜
良姜別名小良姜、高良姜,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。根莖圓柱形,其性溫、味辛;具有芳香氣,有節(jié),節(jié)處有環(huán)形膜質鱗片,節(jié)上生根。它的原產地市亞洲熱帶地區(qū),在我國的云南、廣東、廣西及臺灣等地區(qū)均有栽種,最適宜的地區(qū)是我國的華南及東南地區(qū)。
2023-08-31 -
大肉姜
大肉姜是產量最高的的一個生姜品種,大肉姜以塊莖肥大、皮薄、肉厚、纖維少、脆嫩、辣味適中、汁多、品質好、耐貯運等特點而遠近聞名,全市每年種植面積超過3.5萬畝,6.5萬多噸,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為烹調佐料和藥用功效,深受市民青睞。
2023-08-31 -
野山姜
野山姜是姜科類植,物株高35-70厘米,具橫生、分枝的根莖;總狀花序頂生,果球形或橢圓形,花期4-8月;果期7-12月。在中國的東南部、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(qū)及日本有分布。生于林下蔭濕處。喜溫暖潮濕氣候。宜選擇肥沃疏松的夾砂土或腐殖質土栽培。果實根莖可入藥。
2023-08-31 -
黃姜
黃姜學名盾葉薯蕷,從中提取的皂素廣泛應用于醫(yī)藥化工行業(yè)。黃姜原為野生,從七十年代開始人工種植,目前栽培技術已比較完善。我們現(xiàn)在種植的黃姜品種為浙江中藥研究所培育的組織培養(yǎng)試管苗,種性穩(wěn)定,近幾年栽培黃姜皂素含量都達到商品要求;產量高,一般畝產1000-1250公斤,純收益在2000元左右,最高畝產可達2000公斤。
2023-08-31 -
白姜
白姜,根莖較大,呈微黃色,外皮光滑,肉黃白色,水分較大,辣味淡,纖維少。新鮮白姜的姜皮為白略呈黃色,姜塊成佛手狀,瓣粗肥厚。姜指飽滿,色白鮮嫩汁多,味辣而不嗆口,屬多功能食用產品。
2023-08-31 -
黃爪姜
黃爪姜是浙江省余杭縣臨平一帶農家品種。植株較紅爪姜稍矮,株高60~65厘米,姜皮淡黃色,芽不帶紅色。姜塊節(jié)間短而密,肉質致密,辛辣味濃。單株根莖重250~400克左右。香辣,氣味由淡轉濃,肉質由松軟變結實,水分小,香氣比老姜還要重,是姜中上品。
2023-08-31 -
紅芽姜
“紅芽姜”顧名思義因其每一個姜芽細長白嫩,晶瑩剔透,姜尖為粉紅的故名未紅芽姜,又因其鮮嫩無絲,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,故名“佛手姜”。佛手姜具有鮮、甜、嫩、脆、辣等特點,冬寒天吃了,可以增抗寒,因而成為冬季走俏的商品,也是饋贈親友的好禮品。
2023-08-31 -
紅爪姜
紅爪姜也叫青州竹根姜,主要分布于山東青州市。植株生長勢強,分枝多。根莖皮淡黃色,芽淡紅色,肉蠟黃色,質脆嫩,纖維少,風味品質佳,生吃熟食均可,鮮食和腌漬俱佳,歷來是“魯菜”的首選品種。產量高,一般單株根莖重可達500克左右。喜溫,耐寒性弱,不耐強烈日光,需肥較多,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,易感姜腐爛病。嫩姜辣味輕,質嫩,可腌漬,老姜辣味濃。可供調味或藥用,適宜砂壤土栽培。
2023-08-31 -
老姜
老姜即姜種,俗稱姜母,皮厚肉堅,味道辛辣,相比新姜,老姜的味道更濃香,俗話說姜還是老的辣,主要作調味用,一般用在火工菜中(如燉、燜、煨、燒、煮、扒等烹調方法),主要是取其味,而熟后要棄姜,老姜附有姜芽(澆姜),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醬腌,味道鮮美,可以為菜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。
2023-08-31 -
洋姜
洋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,高1到3米,其塊莖富含淀粉、菊糖等果糖多聚物,可以食用,煮食或熬粥,腌制咸菜,曬制洋姜干,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。原產北美洲,十七世紀傳入歐洲,后傳入中國。
2023-08-30